“抓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抓好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抓好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抓好职业教育融合发展。”12月10日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作、环境营造等任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要求以对接会为新起点,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积极培育校企协同新动能,形成协同育人、共建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好地为先行区建设提供创新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支撑。

着眼先行区建设新战略
抓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把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进评价机制,优化多元分层的招生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通机制,加强中高衔接五年贯通培养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进应用型试点本科高校建设,贯通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育训结合的融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建设西部职业教育高地,着力解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对接九大重点产业新需求
抓好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结构调整
根据产业人才需求,优化全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布局,分区域、分行业制定专业布局规划。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健全人力资源统计、市场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扶持涉农专业,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重复率较高专业,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推进职业院校“双高”“双优”计划,引导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打造一批高职高水平专业点和中职特色专业点,增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够的问题。
聚焦协同育人新机制
抓好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紧密合作
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政府搭台、园区主导、企业合作、院校对接”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产教融合型城市(园区),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1+X证书制度,实施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共享中心等项目,完善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建设一批新型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把“产学研联合体”“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等作为新的增长极和服务点,推动校企合作提质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育人质量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的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
抓好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健全职业教育与开发区、园区工作对接机制。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发挥示范龙头作用,依法举办职业院校。鼓励支持企业与学校合办专业、共建二级学院。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企业建设一批新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通过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推进书证融通改革,把科学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所脱节的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会上交流了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关政策和有关情况,汇聚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合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宁夏大学等7所学校与西鸽酒庄等1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形成了一批助推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果。


为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葡萄酒等九大重点产业的决策部署,2020年9月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牵头组织实施了九大重点特色产业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供需“对接谈”“对接行”“对接策”专项行动,各部门、各高校、各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协会、相关企业相互深入企业、走进校园,通过“零距离”调研、走访、交流、对接,精准掌握了产业、企业和学校供需实际,研究拟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支持计划、产教融合型职教集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等具体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