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关于如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我省职教社社员代表有话说:

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省职教社主任李青山

新《职业教育法》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法吸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推出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和实践成果,很好地反映了职业教育战线的诉求,解决了多年来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认识问题和现实问题。新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系统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指南,必将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新法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的创新内容,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六个重大突破:一是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应该遵循的“七个坚持”原则,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站位”。二是确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三是作出了举办本科及以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四是细化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各类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向心力”。五是建立了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激励的保障机制,优化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全生态”。六是赋予了职教社参与开展职业教育的法律义务和职责,为职教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是职教社系统的重大责任。要自觉把新法的学习宣传贯彻作为当前职教系统的首要任务,组织广大社员深刻领悟修法精神,准确把握修法内容,抓好新法的贯彻落实;要把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与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围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塑造职教良好形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贡献力和社会认可度,广泛开展调研,指导院校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履行新法中赋予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法律义务和职责,创新思维、科学谋划、大有作为,在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做出积极贡献。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

新《职业教育法》已正式实施。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这部法律,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山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省教育厅下一步将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着力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尽快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赋予职业学校在机构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内部薪酬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更多自主权。三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修通“断头路”,加快健全“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新设3所以上本科职业大学。四是切实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在《民办教育促进法》框架下,促进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探索支持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的具体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五是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适应性。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借助信息技术,重塑教学形态,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着手,打破课堂边界,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六是强化职业教育支持和保障。立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台配套落实政策和实施细则,启动修订《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

省人社厅副厅长、省职教社副主任吴海亮

新《职业教育法》第一次明确界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出国家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明确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的关系;把“技术技能、就业创业、技能型社会”写入职业教育法,对于加强技工教育发展和职业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技术工作、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当是技工”,要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新法的出台必将助力和保障技工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研究《职业教育法》,结合人社发改财政等三部委印发的《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我们将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技工教育,让技工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增强自信,坚守特色,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技工教育的办学重点,放到产业工人素质全面提升上来,深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德技并修、德育为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